PMMA ZK5BR 德国德固赛 本发明涉及塑胶材料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塑胶零件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的组装过程中,经常需要将两个塑胶零件连接在一起。塑胶零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内应力的作用,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形。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连接两个塑胶零件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种连接方法是使用压敏胶,但是这种方法的连接强度有限。*二种方法是使用塑胶粘剂连接,但是这种方法很难用相对较短的固化时间获得一个较高的连接强度,而且胶水很容易从贴合边界溢出引发其他的问题。*三种方法是使用超声波熔接,但是这种方法的熔接线的宽度有限,两个零件之间的连接强度达不到实际的需要。 因此,如何使用相对较短的时间将两个塑胶零件连接在一起,且获得较高的连接强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用相对较短的时间将两个塑胶零件连接在一起,且获得较高的连接强度,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塑胶零件连接方法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塑胶零件连接方法,包括: 将加热后的热熔胶膜贴合在**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 去除热熔胶膜的保护膜。 将*二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与**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贴合,并对二者的结合部位加压加热。 进一步,对热熔胶膜进行加热具体为:以温度为80℃的热源对热熔胶膜加热。 进一步,采用热风机对热熔胶膜进行加热,出风温度为80℃。 进一步,将热熔胶膜贴合在**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时,热熔胶膜的温度维持在75℃~80℃。 进一步,对*二塑胶零件与**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加压加热,压强控制在4kg/cm2,温度控制在85℃~95℃,加压加热持续时间为20秒。 进一步,以压强控制在4kg/cm2、温度控制在85℃~95℃和加压加热持续时间为20秒的加压加热条件对*二塑胶零件与**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加压加热后,进一步对*二塑胶零件与**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加压加热,具体为:对*二塑胶零件与**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加压加热,压强控制在4kg/cm2,温度控制在0℃~40℃,加压加热持续时间为20秒。 进一步,使用热烫头对*二塑胶零件与**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加压加热,热烫头的压强控制在4kg/cm2,温度控制在85℃~95℃,加压加热持续时间为20秒。 进一步,使用热烫头对*二塑胶零件与**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加压加热后,0~10秒内,进一步使用常温烫头对*二塑胶零件与**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加压加热,常温烫头的压强控制在4kg/cm2,温度控制在0℃~40℃,加压加热持续时间为20秒。 进一步,对*二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与**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贴合和加压加热时,将**塑胶零件与*二塑胶零件放置在贴合夹具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塑胶零件连接方法,通过将加热后的热熔胶膜贴合在**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然后去除热熔胶膜的保护膜。将*二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与**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贴合,并对二者的结合部位加压加热。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塑胶零件连接方法,使用相对较短的时间将两个塑胶零件连接在一起,获得了较高的连接强度,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二实施例所述塑胶零件连接方法使用热源加热热熔胶膜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二实施例所述塑胶零件连接方法将热熔胶膜与**塑胶零件贴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二实施例所述塑胶零件连接方法*二塑胶零件与**塑胶零件贴合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二实施例所述塑胶零件连接方法对*二塑胶零件与**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加压加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塑胶零件连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步骤S1:将加热后的热熔胶膜贴合在**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热熔胶膜用于塑胶零件之间的粘接。 步骤S2:去除热熔胶膜的保护膜。 热熔胶膜的保护膜也即热熔胶膜的离型纸。 步骤S3:将*二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与**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贴合,并对二者的结合部位加压加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塑胶零件、热熔胶膜和*二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加压加热的目的在于,使**塑胶零件与热熔胶膜之间、*二塑胶零件与热熔胶膜之间充分粘接,进而实现**塑胶零件与*二塑胶零件之间的牢固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塑胶零件连接方法,通过将加热后的热熔胶膜贴合在**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然后去除热熔胶膜的保护膜。将*二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与**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贴合,并对二者的结合部位加压加热。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塑胶零件连接方法,使用相对较短的时间将两个塑胶零件连接在一起,获得了较高的连接强度,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本发明*二实施例所述塑胶零件连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参考图1,为本发明*二实施例所述塑胶零件连接方法使用热源加热热熔胶膜的示意图。 步骤A1:以温度为80℃的热源对热熔胶膜加热。 在本发明*二实施例中,热熔胶膜用于塑胶零件之间的粘接。 可选的,采用热风机对热熔胶膜进行加热,出风温度为80℃。 参考图2,为本发明*二实施例所述塑胶零件连接方法将热熔胶膜与**塑胶零件贴合的示意图。 步骤A2:将热熔胶膜贴合在**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去除热熔胶膜的保护膜。 可选的,在温度为75℃~80℃的环境中,将热熔胶膜贴合在**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 可选的,将热熔胶膜贴合在**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时,热熔胶膜的温度维持在75℃~80℃。 参考图3,为本发明*二实施例所述塑胶零件连接方法*二塑胶零件与**塑胶零件贴合的示意图。 步骤A3:将*二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与**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贴合。 可选的,*二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与**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贴合时,将**塑胶零件与*二塑胶零件放置在贴合夹具中,使得**塑胶零件与*二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不错位。 参考图4,为本发明*二实施例所述塑胶零件连接方法对*二塑胶零件与**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加压加热的示意图。 步骤A4:对*二塑胶零件与**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加压加热,压强控制在4kg/cm2,温度控制在85℃~95℃,加压加热持续时间为20秒。 可选的,使用热烫头对*二塑胶零件与**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加压加热,热烫头的压强控制在4kg/cm2,温度控制在85℃~95℃,加压加热持续时间为20秒。 可选的,步骤A4完成后实施步骤A5。 步骤A5:对*二塑胶零件与**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加压加热,压强控制在4kg/cm2,温度控制在0℃~40℃,加压加热持续时间为20秒。 可选的,使用常温烫头对*二塑胶零件与**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加压加热,常温烫头的压强控制在4kg/cm2,温度控制在0℃~40℃,加压加热持续时间为20秒。 可选的,步骤A4完成后的0~10秒内,实施步骤A5。 可选的,将**塑胶零件与*二塑胶零件放置在贴合夹具中,然后实施步骤A5。 本发明*二实施例主要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二实施例所述的塑胶零件连接方法,使用热熔胶膜作为粘连介质,对**塑胶零件与*二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加压加热,使得**塑胶零件与*二塑胶零件之间的连接牢固。连接后的**塑胶零件与*二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能够承受的剪切强度**过900PSI(磅力/平方英寸)。而采用常规方法对塑胶零件进行连接后,结合部位能够承受的剪切强度一般在100PSI左右。 2、本发明*二实施例所述的塑胶零件连接方法,先采用热烫头对夹具中的*二塑胶零件与**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加压加热,然后采用常温烫头对夹具中的*二塑胶零件与**塑胶零件的结合部位加压加热,确保了**塑胶零件与*二塑胶零件之间连接的强度和平整度。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